关于应对美国行动的方略,阿拉格希阐明:"我国政策清晰明确:始终奉行外交途径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绝不屈服于强权政治与霸权行径。历史证明我们面对胁迫从未退缩,即便遭遇强加战争亦有能力捍卫国土。我们的政策是抵抗霸权而非抵制外交,这一点已通过实践验证。"
针对是否准备对美新谈判方案,外长强调:"我未曾提及新方案,立场始终一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坚持基于战略、相互利益、公平尊严的谈判。当前美国政府的姿态完全未展现为谋求共同利益进行平等对话的诚意。美方迄今所为实为强加极端要求,对此类要挟不存在对话空间。伊朗时刻准备对话,但绝不参与具最后通牒性质的谈判。"
关于埃及斡旋下与机构重启谈判的可能性,外长表示:"多国特别是地区国家致力促进和平、防止紧张升级,并与我方保持接触。我们持续进行磋商协调,与原子能机构的对话渠道始终畅通。我国驻维也纳大使积极开展工作,伊朗、俄罗斯、中国大使两晚前刚与机构总干事举行三方会晤。合作需遵循特定规则,这些规则随实地条件变化而调整——只要规则得到遵守,合作就将延续。"
回应关于外交部在解除制裁谈判中"被动"的质疑时,阿拉格希指出:"外交部即使在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仍恪尽职守。12日战争期间我国外交系统表现卓越,助力伊朗人民正义事业获得国际认同——全球逾120个国家支持伊朗并谴责袭击。在'快速恢复制裁'事件中,外交部实现了难以想象的突破:安理会产生的裂痕使美方承认伊朗令世界划分为支持伊朗的多数与追随美国的少数。近期美媒也承认安理会失灵,需另寻对伊途径。本次国际会议亦是外交部主动推进国际倡议的明证。我们正致力稳定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局势,推动召开地区会议,并持续提出谈判解决方案——前提是这些举措必须服务于保障伊朗人民权益。当对方企图推进损害伊朗人民权利、包含无理要求的谈判时,任何伊朗公民都不会接受,外交部也绝不会认可此类提议。"
阿拉格希外长在"受袭的国际法:侵略与防卫"国际会议开幕致辞中强调:"规则本位秩序已被西方国家的临时意图、目标与利益所扭曲,常被违逆国际法地解释,最终成为服务美西方霸权野心的工具。"
伊朗外交部长演讲全文如下:
欢迎各位来到德黑兰,来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外交部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非常荣幸能在这场以"受侵袭的国际法"为主题的重要会议上与诸位交流见解。在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本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期待看到对作为普世价值与国际社会成果的国际法原则的恪守,但遗憾的是,修正主义势力正对此发动全面攻击。
今天我们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真相:国际法正遭受冲击。世界正面临深层次挑战、令人忧虑的趋势以及各层面前所未有的战略变革。
构成国际法基石的准则,正遭受那些本应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守护者的势力最猛烈的攻击。连联合国成立后公认的规范体系也陷入全面混乱——战争与暴力反而成为国际关系新常态,军事手段成为某些国家推进外交政策的常规工具。
当前困境是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国为维护西方中心秩序,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取代"基于法治的国际秩序"的反国际法行径结出的恶果。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在实践中已被扭曲为依照西方国家短期利益随意解读的工具,沦为美西方霸权的附庸。
美国总统公然宣称不再基于有效政治考量与国际法框架行事,只追求"获胜"。这是霸权主义的宣言,实质是向丛林法则的倒退。令人痛心的是,国际权威人士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屡次警告——呼吁回归基于普世性、平等性、摒弃强权与歧视的国际法——均未被倾听。如今甚至连"基于规则的秩序"都鲜被提及,我们实际目睹的是美国及其盟国正试图构建"基于强权的国际秩序"。
美国总统带着"以实力求和平"的学说入主白宫,但很快便显露出其真实框架:"以强权谋霸权",且是赤裸裸的暴力。美国官员毫不掩饰的言论已使真相无可辩驳。在这套逻辑下,国防部长沦为战争部长,核试验重新提上日程。自诩"和平总统"者肆意无端入侵他国,下令清空城市,要求无条件投降,将国际法规乃至前任政府承诺践踏撕毁。
若这般公然滥用武力的行径不是丛林法则,何为丛林法则?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此趋势绝不可持续。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军费开支逼近三万亿美元空前规模,创数十年最大增幅。仅2024年各国政府预算中军费占比平均超7%,2025年预计至少达10%。此增长涵盖全球所有地域,唯有一个后果:更多战争、暴力与全面紧张。原因很明确:在美国制造的丛林里无法可依,唯有自强方能自卫。
过度军事化导致地缘政治全面断裂、大国竞争加剧、核武库与攻击性武器扩张,连民用通信设备等和平科技也被武器化。地区中等强国的跨境冲突、国际与地区秩序的多重混乱、国家间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合作的减少,以及最重要的——外交被边缘化。当以色列政权按美国总统指令于6月13日袭击伊朗时,首当其冲被摧毁的正是定于两天后举行的第六轮伊美谈判——外交成为12日战争的首个牺牲品。
西亚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地区之一,正是此悲剧局面的主要受害者。该地区近两年的发展恰是这些危险反和平、反国际法趋势的完整镜像。
众所周知,作为美国在西亚代理人的以色列政权,通过冲击国际法最基本准则推行其无度地缘政治野心。仰仗华盛顿及某些欧洲国家的空白支票,倚赖北约与西方输送的数十亿美元武器装备,凭借其在国际场合被赋予的豁免权,该政权持续实施反人类罪、屠杀、灭绝与种族清洗。
过去两年间,该政权袭击7个国家,侵占黎巴嫩、叙利亚等国领土,竟公然妄言重构西亚秩序建立"大以色列"。如今确凿无疑:西亚无一国家能免受以色列军事安全霸凌。
正因地缘政治妄想,以色列在美国全面指使下——正如美总统近日承认——于6月13日深夜,即马斯喀特核谈判第六轮前两天,对外交与和平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发动突袭。
基于对国土人民的自卫权,伊朗不仅遏止了非法侵略,更以沉重反击明示:伊朗民族虽热爱和平,但战时必将坚守到底令侵略者悔悟。世人目睹"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如何在九日内变为"无条件停火"请求,对伊朗民族与国家的最初幻想如何破灭。
以色列政权对伊朗领土的侵略、对平民的杀害、在居所内暗杀指挥官、袭击和平核设施,不仅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与《联合国宪章》条款,更是对保障监督与防扩散体系的全面攻击。
在广岛长崎悲剧八十周年之际,美国通过对伊朗境内受机构监督的和平核设施发动侵略性、恣意且极不负责任的袭击,再犯罪行,重成全球和平安全首要威胁。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始终完全遵循国际法。我国核计划根本立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四条赋予的合法权利。和平用途核技术发展(包括浓缩活动)是伊朗民族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从未放弃此权利。伊朗曾多年接受机构最全面核查机制,恪守所有技术承诺。
2015年核协议后,伊朗完全遵守伊核协议与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连续15份机构报告可为佐证。是美国而非伊朗单方面无故退出协议。若美国守约,今日局面将截然不同。
伊朗对美以侵略的反击严格依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固有自卫权"。我们的防御行动遵循必要性、相称性、区分军事与民用目标原则。即便在威胁与侵略最高峰,伊朗仍遵守国际人道法。与以色列借故屠杀数百平民不同,伊朗行动从未针对居民区或平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证明其在所有危机冲突中依法行事,而侵略者却在世人目睹下践踏《联合国宪章》、防扩散体系、公平原则乃至国际法强行规范。
国际法虽遭不义攻击,依然存活——但前提是我们共同捍卫。前述挑战内含重大机遇:全球与地区对当前危局的认识,汇聚包容性、去军事化、集体利益合作的国际意志皆属此列。我们应重返以法治、禁止使用武力、推进《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石的路径。若今日不遏止违法乱纪、滥用武力之行径,未来或见证更惨痛经历。
世界与地区正面临两种叙事的抉择:一方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安全军事化、战争暴力的丛林法则;另一方是基于普世法治、平等包容、对话和平的集体框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选择后者,愿携手全球南方与负责任国家,推动国际秩序回归法治轨道。
在周边地区,伊朗追求基于共同理解、友爱和平的强韧区域。我们需要包容性方案激发地区所有潜力。伊朗视区域国家安全为己之安全,愿以"持久互信"为新格局基石。我们应各尽所能,共同构建安全、和平、繁荣与融合的新范式。
伊朗外交部长萨伊德·阿巴斯·阿拉格希在专业研讨会上指出,谈判与外交有其基本准则,外交仍是解决争端的最终途径,但必须恪守其原则规范。
在由卡泽姆·萨贾德普尔主持的"受侵袭的国际法:侵略与防卫"国际会议专题讨论中,针对"在美国攻击外交手段的背景下,外交将何去何从"的提问,阿拉格希表示:"我坚信近期对伊朗的军事攻击实质上也是对外交的袭击——美以发射的首枚导弹击中的正是伊美谈判桌。但这场战争同时也证明,除了外交途径别无他路。"
外交首步在于区分谈判与最后通牒
外长指出以色列政权及美国的战争图谋均未得逞:"他们非但未能实现任何目标,反而遭遇失败。若其意图是摧毁伊朗核计划,那么他们失败了。我多次强调:设施可能被毁,但技术不会因空袭消失,更重要的是民族意志不会被轰炸摧毁。我们的设施受损,但技术依然完整,我们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如今重开谈判的请求再次出现,这很自然——因为他们未能通过军事手段达成核计划目标,这正印证了我们反复申明的立场:伊朗核问题没有军事解决方案。他们尝试后意识到此路不通。"
阿拉格希强调谈判存在基本规则:"并非未能在战争中获取的就能在谈判中强加。外交首要步骤是承认谈判与下最后通牒存在本质区别。谈判关乎利益交换,绝非单方面索取。谈判必须基于合理基础严肃推进。"
外长重申若满足谈判条件,伊朗始终准备对话:"我们从未离开谈判桌,背弃谈判的总是对方。在2015年伊核协议中,伊朗以诚意谈判、以诚意签约、以诚意执行。但美国在伊朗完全守约情况下无故退出,背叛了这份外交成果——这份当年举世欢庆的协议。此次背叛以更恶劣形式呈现为对伊攻击。逃离外交的并非伊朗,而是始终试图在谈判中强加意志的美西方。我认为外交依然具有生命力,仍是解决争端的终极方案,但必须恪守其准则。"
伊朗成功经受严峻战争考验
关于战后前景,外长表示:"伊朗在地区与国际层面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我们成功经受住一场极其严峻的战争考验。"他补充道:"我们的防御是针对美以及多国协作的侵略——有些国家已承认曾协助以军防御乃至进攻。他们的所有战争目标均未实现。"
外交负责人透露:"开战首日他们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但第十二日却传递出请求无条件停火的信息。这是因为他们所有目标均告失败,伊朗在开战数小时内即组织起顽强防御且日益强化。若战事重演,我们具备更强应对能力,这本身便构成战争威慑。"
阿拉格希进一步说明:"有人强调以色列战机掌控伊朗空域,却未言明以色列天空同样处于伊朗导弹威慑下。末期我们的导弹以如此精准有力的打击,迫使该政权只得紧急请求无条件停火。"
"我们成功渡过此战。他们意图摧毁的核技术依然完好。如我所述,设施损毁可以重建,关键在于伊朗民族的意志与他们试图瓦解却未得逞的民族凝聚力。面对侵略,伊朗人民更加团结坚定地支持政府。"
外长郑重表示:"12日战争结束数月后,我可以确信我们的防御能力远胜6月13日之前。所有实力均已重建。我们从战争中汲取重要教训:清晰认知己方与敌方的弱点,准确把握彼此优势。若战事再现,我们具备更强应对能力,这本身就是遏止战争的因素。"
阿拉格希指出:"引发12日战争的误判源于对手错误估计伊朗防御能力,实践证明其判断失误。如今我们较彼时更强大,这种战备状态正是防止战事重演的关键。若重蹈覆辙,结局必是再度失败。"
外交负责人表示:"我们同时成功恢复诸多能力。四十余年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始终在制裁中开辟道路。我并非否认制裁无代价,它们确实给人民带来困难,但从未摧毁我们的意志或限制我们的能力。"
对伊事务唯尊重与外交可解
阿拉格希强调:"所有访伊人士在与我会谈时,无不惊叹伊朗如何在四十年制裁中持续发展。经济困难确实存在,政府正全力应对。我们有能力在困境中开辟道路,且迄今进展顺利。"
"美国及其他各方应明白,与伊朗打交道唯有通过外交与尊重。若以尊重的语言与伊朗人民对话,必将获得同等回应。正如2013至2015年伊核谈判所证:当时我们获得尊重,便以尊重回应,促成成功谈判。但若以其他语言对待伊朗人民,人民必以同样方式回应——这在12日战争中已得验证。"
外交负责人总结道:"政治人物应汲取历史经验。我们面临两大当代案例:2015年达成举世欢庆的外交成果后遭美国背叛的谈判;以及近期战争中伊朗人民以同样力度回击侵略的实例。这两项经验摆在面前,愿与伊朗互动者需抉择以何为先。我们对两种情形均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