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外交部长赛义德·阿巴斯·阿拉格齐周三在塔尔比亚特大学举行的"米尔扎·穆哈卜·阿里汗·纳齐姆莫克·马兰迪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
演讲全文如下:
尊贵的学者、教授与研究人员,女士们先生们:
今日有幸与诸位贤达共聚一堂令我深感欣慰,我要特别感谢大不里士这座在伊朗近代史上始终引领变革浪潮的城市承办此次盛会。本次集会旨在礼赞那些以赤子之心捍卫伊朗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先贤,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甘于默默奉献甚至承受污名,却从未停止为伊朗民族利益倾尽所能。对他们而言,"伊朗"是永恒的文明太阳,为之献身是无上荣光。
我们祖先的土地因独特的宗教、民族与语言多样性始终令侵略者觊觎。但值得骄傲的是,在捍卫这片圣土与文化遗产的征程中,无数志士始终同心同德,以生命与财富让伊朗旗帜在这片土地高高飘扬。
作为伊朗外长,我认为历代外交官为守护民族认同所展现的坚韧与勇气,已铸就伊朗外交史的璀璨篇章。因此,铭记他们的英名值得称颂。
今日我们汇聚于此,是为致敬来自英雄之地阿塞拜疆的伟人——米尔扎·穆哈卜·阿里汗·纳齐姆莫克·马兰迪。这位卡扎尔王朝五十载间的杰出外交官,虽其功绩鲜为人知,却是在动荡年代成功划定国家边界的伊朗外交典范。当殖民势力虎视眈眈之际,他与同僚在国防薄弱时期展现的爱国情操令人敬仰。他们承袭的古老波斯行政传统,至今仍是我们珍贵遗产。
如今,我国将士与外交官延续着先辈的意志,守护着在2025年6月13日遭背信袭击的国土。纳齐姆莫克等先贤之名,将与所有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奉献生命与荣誉的英烈共同永载史册。
在外交体系初建的年代,纳齐姆莫克这样守护国家独立的明星人物尤显珍贵。他在与米尔扎·贾法尔汗等精英共事时展现的全面素养,使其迅速成长为伊奥斯曼边界委员会负责人。今日我国疆域之完整,正得益于这般远见卓识。
史料表明,纳齐姆莫克兼具爱国情怀、时代洞察力、民族自信、谈判智慧与敏锐判断,这使其完美完成历史使命。
在伊朗政治思想中,外交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永恒理性的体现。历代伊朗人坚信:对话是力量的组成部分而非替代品。正如实力是言辞的后盾,言辞亦可成为实力的盾牌。
我国对话传统立足三大支柱:尊严、耐心与平衡。尊严意指任何困境中坚守民族气节;耐心要求审慎决策、权衡每字后果;平衡意味着谈判既非退让亦非固执,而是尊严与利益的交汇点。
19世纪欧洲文献记载显示,伊朗谈判者即便在最艰难对话中仍保持言辞得体,始终为沟通留有余地——这证明谦和、庄重是伊朗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
西北地区在伊朗外交史上始终占有特殊地位。从拉什特到大不里士,从阿尔达比勒到乌尔米耶,这里不仅是政治边界,更是伊朗与高加索、安纳托利亚及黑海地区的历史对话门户。早期伊奥斯曼正式谈判就在大不里士与霍伊展开,卡扎尔时期大不里士更成为与俄国外交的前哨。
如今吉兰、东/西阿塞拜疆省正以新形式,延续着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及俄罗斯的外交桥梁作用。源远流长的文化经济联系,使跨境省际外交成为必然。我国驻五国使领馆正积极推进省际外交,通过经贸、人文与政治磋商,重续伊朗在此地区的文明联结。
当世界面临复杂竞争与多层危机,伊朗外交依然植根历史传统——原则坚定与策略灵活始终是我们的谈判特质。从先贤在拉什特与第比利斯、巴库与埃里温、莫斯科与伊斯坦布尔的对话,到今天省际外交的复兴,我们始终以同等庄严、精准与理性前行。
伊朗经验证明:没有绝对危机,亦无永恒僵局。外交之窗即便在风暴中最依然为伊朗敞开。重要的是坚信对话力量,坚守交往逻辑。当世人混淆外交与交易时,伊朗证明谈判非软弱象征,而是理性延续。
保持尊严、智慧与利益平衡的对话旗帜,是最高领袖向历届政府——包括佩泽希基扬博士领导的第十四届政府——明确指示的战略方向。近期事件表明,外交即使在战火中仍可延续。在外交机构看来,对话是彰显理性、守护和平、坚守原则的途径。
但对话不同于与恃强凌弱者周旋,更非接受最后通牒。伊朗绝不与背信弃义、在谈判中转而威胁侵略的敌人对话。
对话存续的前提是坚持平等外交立场,其成功关键在于恪守互利原则。
最后我诚邀外交政策研究者充分利用外交部档案库——这套涵六千万页历史文献的珍稀馆藏,可揭示伊朗外交史的明暗经纬,将其呈现给学术界与公众。
同时,谨向萨拉希博士对纳齐姆莫克的研究致敬,并向本次学术会议所有组织者致谢。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