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特朗普决定停止提供"战斧"导弹,不能简单视为退却或追求和平的意愿;而应理解为美国在这场已让西方承受沉重经济、军事及社会代价的战争中,重新定义自身角色的尝试。冲突持续两年仍未见明朗出路,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华盛顿通过重新评估自身作战能力,得出结论:增加武器输送已无法带来战略转变,只会持续消耗资源。战场现实表明,俄罗斯无法速胜,西方也难以强加决定性失败。因此,从象征性武器承诺的后撤,首要体现的是华盛顿回归理性权衡,以及控制国内舆论政治成本的考量。
泽连斯基:安全需求与媒体表演的夹缝
将政治生命系于西方持续支持的泽连斯基,曾试图通过获取"战斧"导弹的承诺提振国内士气与外部支援。但乌克兰缺乏运用该导弹的技术能力与必要基础设施,使此设想落空。"战斧"作为海基导弹,需先进舰队发射平台,而乌克兰实际并不具备此条件。军事专家警告,转让该导弹技术将被视为美国直接参战,可能扩大危机范围并引发俄罗斯对等反应。由此观之,特朗普决定不仅是政治退却,更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高风险战场的预防性举措。此局面再次印证:乌克兰战争与其说是军事对抗舞台,不如说是媒体表演与叙事争夺的疆域。
欧洲陷于高成本决策困境
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的冲击远超其他地区。通胀攀升、对高价能源的依赖及国防预算的财政压力,已使欧盟成员国间产生深刻裂痕。欧洲议会决定从2026年起切断俄罗斯能源进口,并拨款数十亿欧元提升军力,实为应对潜在威胁、维持团结之举,但实践中却加深了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部分分析认为,特朗普提出"战斧"及相关承诺,与其说为强化乌克兰战线,不如说是为维持美国军火市场,并利用欧洲对美国能源来源的经济依赖牟利。另一方面,欧洲不得不在集体安全与自身经济利益间寻求平衡——这一日益复杂的挑战,正加剧欧盟外交政策的身份危机。
从沙姆沙伊赫到布达佩斯:外交与现实的考验
特朗普近期与普京的对话及对"外交优先"的强调,可解读为华盛顿意图管理危机而非彻底解决的框架。此策略令人忆及此前美国通过和平倡议谋求国际体系新政治地位的时期。同时,部分西方消息源透露华盛顿正聚焦拉美、遏制中国在委内瑞拉影响力。若此分析成立,则停止输送"战斧"并非强权政治的终结,而是全球新秩序下的优先级调整。乌克兰危机的未来,取决于欧洲能否重获决策自主,还是继续受制于华盛顿波动政策——布达佩斯外交道路或许将揭示这一未来图景。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