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D : 251548
Publish Date : 10/17/2025 8:30:48 PM
现在是治愈战争深深创伤的时候了

现在是治愈战争深深创伤的时候了

社会的心理和社会重建,尤其是在战争和重大危机之后,应成为国家政策和规划的首要任务。没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韧性,任何发展计划都无法成功。因此,我们必须将心理健康不仅视为医学领域,更应视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伊朗努尔新闻网:伊朗社会经历了一场残酷惨烈却充满荣光的12天战争后,民众心理与情感重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场战争的影响已自然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更对人民的精神状态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这一现实在总统执行副秘书出席精神病学协会会议时的讲话中得到印证——穆罕默德·贾法尔·加埃姆帕纳赫在会上指出:"社会普遍处于焦虑状态,民众面对多重压力与经济困境的心理韧性正在减弱。"在此背景下,加强社会与心理韧性成为重建与前行最关键的一步。

战后心理危机:疲惫消沉的人民
今日伊朗虽具备应对各种动荡的准备,但民众身上仍可见明显的倦怠与消沉痕迹。无论是军事冲突还是以制裁形式呈现的经济战,不仅摧残着人们的身体,更使心灵承受着严重创伤。正如总统执行副秘书所言:"如今我们看不到战争留下的伤痕,却目睹越来越多绝望的年轻人——经济危机、移民潮、社会压力、精神耗竭与希望丧失,这些创伤或许不可见,却已深植社会肌理。"这些危机特别是战争的影响,已导致部分民众的社会心理韧性衰退。在这场短暂战争后,部分人群正深陷于绝望感、焦虑情绪与对未来的不信任感中。此时最重要的挑战,正是帮助民众完成心理重建与韧性培育。
对于刚摆脱战争心理重负的社会而言,情感与心理恢复已成为根本要务。唯有通过增强心理韧性,我们才能帮助民众穿越危机、重拾希望、迈向更美好的未来。社会韧性意味着个体与集体应对危机并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当国家深陷多重危机与创伤时,韧性将赋予人民这样的力量:不仅能穿越困境,更能在每次挫败后重新站起,继续前行。

尽管尚未发布关于伊朗当前心理障碍患病率的官方最新数据,但科学证据与学术报告均证实其高发性。一份1401年度(2022-2023)的半官方报告曾显示伊朗心理障碍发生率达25%,考虑到战后状态及近一两年沉重的社会经济压力,这一数字值得高度重视。其中焦虑症占比最高,情绪管理能力缺失(包括愤怒情绪)则是另一显著问题,这必然在个人与社会层面产生严重后果。

心理学界的关键作用
在这条道路上,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作为专业、精准且充满同理心的顾问,可发挥关键作用。这些专业人士不仅需要在个体层面,更应在社会层面协助政府与民众重建社会韧性。近期在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界举办的系列会议,正为这些专业群体与国家决策者提供了协作契机,共同推进民众心理情感重建。通过提供科学、实用且精准的咨询方案,心理学家能够有效缓解战争与社会危机导致的心理创伤。

此类会议应促进精神科医生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更深入合作,共同制定科学的心理健康政策。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在此特殊时期应成为政府的密切顾问与合作伙伴,提出可行的社区心理重建计划与支持措施。

系统性政策支撑
除个体与机构行动外,我们同样需要复兴社会心理韧性的宏观政策。政策制定者须基于民众的社会、经济与心理现实,采取缓解心理社会危机的措施。这些政策设计应统筹考量战争心理创伤与日常压力、经济困境等多重因素。应完善全国心理服务可及性,降低心理治疗成本,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专业支持。

不可忽视的是,12天战争印证了伊朗军事、国防与安全机构在保障国家与公民安全方面的显著能力。这种实力及其效能的公信力,必将助力民众构建"安全感"——这种感知对于增强公民面对战争创伤的社会心理韧性具有特殊价值。政策制定机构特别是媒体与舆论管理领域,应当前所未有地向民众传达伊朗防御与安全力量的能力,让这种认知最终转化为"安全感"的强化。

此外,在家庭、学校、高校与地方社区构建支持性环境,也将促进社会韧性的培育。这些空间应让个体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并在面对困难时能获得心理支持。

社会心理重建,特别是在战争与重大危机之后,必须成为国家政策与规划的核心优先事项。若没有心理健康与社会韧性,任何发展计划都将难以实现。正因如此,我们应将心理健康不仅视为医学议题,更应作为社会责任与国家使命。凭借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可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协助政府与民众共同穿越心理社会危机的阴霾。

伊朗努尔新闻网
Comments

first name & last name

emai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