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表面看来,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是这场戏的主角,但英国议会主办反伊朗会议的行径暴露了伦敦才是幕后导演。这种非常规举动既不符合外交惯例,其目标也非欧洲安全,而是企图在被拘留公民问题上要挟伊朗,并为斯塔默政府的受损形象粉饰修补。英国通过夸大伊朗所谓的"虚幻威胁",试图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与道德危机的注意力,同时颠倒加害者与受害者角色,为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洗白形象。而伊朗的无人机实力——与西方宣传相反——早已成为连特朗普时期的五角大楼都曾要求借鉴的战略现实。
伊朗法定权利与西方恐慌
根据已失效的2231决议条款,伊朗本享有买卖武器的合法权利,西方却通过心理战企图剥夺这一权利。近期所谓"要求伊朗导弹射程限制在500公里内"的论调,正是西方军事垄断政策的延续。英国议会的舆论造势与拉夫罗夫关于德黑兰-莫斯科军事合作发展、伊核协议限制即将终结的声明形成时空呼应,折射出西方对伊朗即将进入全球军火市场自由交易新阶段的恐惧。伦敦及其盟友正通过炒作"见证者-136"无人机议题,企图阻挠亚欧大陆新安全秩序的形成——在这个新秩序中,伊朗本土技术正成为独立大国的灵感源泉。
沙姆沙伊赫之辱与政治转嫁
沙姆沙伊赫会议与加沙事态发展重创了西方特别是英国的公信力。哈马斯交换被扣押人员的成功与坚定抵抗,粉碎了"抵抗运动已败"的幻觉,在会议上受辱的英国首相试图通过对伊朗的媒体攻击来掩盖这场丑闻。伦敦正通过转移视线和误导舆论,使国际社会忽视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失败及西方在加沙问题上的合法性危机。事实上,英国议会展示伊朗无人机之举,与其说是安全措施,不如说是在各国觉醒浪潮中挽回政治颜面的尝试。
乌克兰危机外衣下的战争煽动
西方的行为模式始终如一:每当意图升级乌克兰战争时,必指控伊朗、中国或朝鲜。此次"见证者-136"的表演同样遵循这一套路。波兰外长要求向乌克兰输送"战斧"导弹、北约14个欧洲成员国参与核演习等行径表明,其目标绝非和平而是延续冲突。从德国情报部门负责人的警告到北约秘书长对俄罗斯的指控,无不揭示西方双重标准政策——这种政策正将不安全作为生存工具。真正威胁世界安全的并非伊朗用于抵御侵略的无人机,而是欧美为维护自身利益所推行的单边主义与战争煽动行径。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