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2023年10月7日作为决定性的一天被载入中东政治记忆——这一天,"阿克萨洪水"从被围困的加沙地带奔涌而出,撼动了以色列安全体系的根基。
尽管此次军事行动给双方造成沉重损失,但其意义远超越战场。这是数十年来巴勒斯坦人首次通过协调一致的大规模行动,在这场他们总被预设为失败者的对抗中夺取主动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克萨洪水"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对"生存权"的重新宣告。
此后两年间,加沙几乎化为废墟:数千人牺牲,基础设施尽毁,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但与此同时,以色列耗费七十余年构建的国际形象也出现深刻裂痕:这个试图展示武力的政权,最终暴露了其无法掌控狭长地带的无力。
如今全球舆论的天平已然倾斜:巴勒斯坦问题重返"人类政治良知"的视野,这本身就是"阿克萨洪水"在道义层面的胜利。
特朗普方案与抵抗外交:从停火到重建
唐纳德·特朗普在周五凌晨宣称的"加沙战争终结",与其说是终结,不如说是开启了充满不确定性的外交新篇章。根据初步声明,该协议包括停止冲突、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地带、交换被扣押人员以及人道援助进入,但未触及解除抵抗组织武装和加沙未来政治结构这两个敏感议题。
因此分析人士称之为"特朗普方案第一阶段"——该方案第二、三阶段的具体内容仍不明朗。
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正试图以"重建杠杆"塑造加沙政治未来:即将资金和技术援助与加沙统治结构的政治改革相挂钩。
而哈马斯则将停火视为"战略间歇",着力借此修复实力、重组架构、巩固政治合法性。
换言之,当前博弈已从战场转向政治与合法性领域——这里的每个得失都可能决定抵抗运动的未来或被占领状态的延续。
后协议时代:不稳定秩序与合法性考验
战火虽熄,和平未至。核心问题在于:在遭受大规模破坏、民生基础设施摧毁后,谁将主导加沙治理?是美国支持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重返,还是哈马斯继续保持加沙治理主体地位?
有分析指出美以正试图构建多维度架构:削弱但不消灭哈马斯,形成类似"共同安全管理"的非战非和模式。
另一方面,巴勒斯坦内部团结——哈马斯、杰哈德、法塔赫及独立团体均强调这一点——是任何协议成功的关键。没有民族共识,任何外部协议都将迅速崩塌。
与此同时,以色列面临内部危机、执政联盟裂痕及舆论压力。内塔尼亚胡将政治生命寄托于持续危机,可能拒绝全面执行协议或制造新事端,以巩固其"安全守护者"形象。
在国际层面,华盛顿面临双重挑战:既需在选举年展示外交成果,又难以忽视加沙人道灾难引发的全球压力。这种矛盾使协议执行前景充满变数与脆弱性。
未来情景:加沙的三条可能路径
加沙未来正面临三种情景的博弈:
甲)抵抗力量巩固:哈马斯在保持军政架构的同时,参与加沙治理政府或委员会。这意味着抵抗力量以治理形式获得认可,可能形成加沙与特拉维夫之间的"威慑平衡"。
乙)渐进式管控:协议分阶段实施但均未导向最终和平。加沙成为由国际机构驻留、以色列实施安全监控的半自治区域。这种模式表面稳定,实则延续了新型态的占领。
丙)受控重建:西方与阿拉伯国家通过重建工程对巴勒斯坦社会进行政治改造。资金援助成为压力工具,驱使加沙政治结构向西方式国家建构方向演进。此情景对抵抗认同最具威胁。
然而在所有路径中,一个事实永不改变:若没有巴勒斯坦人的团结、没有民众的决策参与、没有对民族合法性的重新定义,任何协议都将难以持久。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