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纽约客》杂志刊登了鲁思·马加利特(Ruth Margalit)对以色列总理近期言论的分析,并探讨了以色列政权的未来走向。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的一场经济会议上,于对加沙中部发动地面攻击前发表讲话,语气警告性强,并借用“雅典与斯巴达”的历史隐喻,称以色列必须转变为“超级斯巴达”,以抵御全球压力。
他将当前危机不仅归因于加沙战争,还归结于另外两个因素:一是穆斯林大量移民至西欧,在他看来这威胁到以色列利益;二是数字革命,使各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投资,推动“反以色列议程”。
内塔尼亚胡提到国际孤立与限制,强调该政权在经济与军事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必要性,并主张建立强大而坚韧的军工产业。
他含蓄警告称,以色列经济可能因国际制裁与限制而承压,被迫转向“封闭且自给”的战略模式。
据《纽约客》报道,这一立场在以色列境内外引发强烈反响。特拉维夫股市出现下跌,反对派领导人如亚伊尔·拉皮德(Yair Lapid)称其言论“疯狂”。以色列商业协会警告政府政策将国家推向“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悬崖”。分析人士与记者也批评内塔尼亚胡的隐喻,认为其在历史与政治上均属错误。
此番讲话发表之际,以色列正面临严重的国际孤立。自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以来,全球多国,包括特拉维夫的传统盟友,纷纷表示将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对以色列实施武器销售限制或禁令。
据该美媒分析报道,以色列社会的被排斥与孤立感也在加剧,许多文化、科研与旅游活动对以色列公民采取区别对待甚至歧视性做法。
从军事角度看,以色列对加沙中部的地面攻击及坦克推进,导致数万名巴勒斯坦人逃往南部,另有数十万人仍滞留在加沙市。来自谢法医院的报告显示,加沙人道状况已陷入危机,仅24小时内死亡人数达数百人。尽管政府与国防部长以色列·卡茨(Israel Katz)将此次行动描述为解救人质与打击哈马斯,人质家属却对其生命安全深感忧虑。
《纽约客》指出,此项军事政策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反应。以色列军方与安全机构部分成员也对加沙中部行动提出批评。民调显示,仅28%的以色列人支持军事占领,41%表示反对。
多位分析人士,包括以色列前驻美大使阿隆·平卡斯(Alon Pinkas)认为,内塔尼亚胡以斯巴达为喻,实则反映失败,因为这将以色列推向政治与经济孤立,并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其军事化与孤立的形象。
此外,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还提到一个关于法律与生命的重要议题,称“我们必须决定法律更重要,还是生命更重要。”此言论可能预示一个自给自足且专制的未来,因为其政府此前曾试图罢免总检察长,并推动立法,赋予其随意罢免军方官员的权力。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