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在临近10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可能恢复对伊朗制裁之际,有关伊美代表接触的传闻开始流传。尽管双方尚未正式确认这些消息,但即使作为媒体猜测,其本身也具有特殊意义:伊朗仍将谈判视为首选解决路径。
德黑兰的核外交方法论在过去一年中明确建立在谈判、互动与建立信任的基础之上。这一系列的最新环节是伊朗外交部长在埃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的会晤。此外,阿拉克奇还与欧盟高级外交事务专员卡娅·卡拉斯进行了建设性谈判。然而,法国、英国和美国却在延长解除对伊朗制裁的决议上投下反对票,再次表明它们在推进外交战略方面缺乏一致性。与此相反,伊朗官方主流声音始终坚持谈判与对话。
不过,国内与地区舆论并非单一。部分伊朗及海外强硬派在面对西方日益加剧的压力时,提出如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或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等选项。尽管如此,德黑兰的官方立场仍倾向于外交与谈判。正如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在最近的表态中强调,Snapback机制不会阻碍伊朗的进步。他在表彰科学奥林匹克获奖者的仪式上表示:“这个国家的敌人无法阻挡我们的道路;任何拥有决心、意志与能力的人都无法被阻止。我们从未向霸权屈服,也不会低头,因为我们有能力改变,只需信任那些有能力与意志的人。”
伊朗的选择:外交,以实力为后盾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核政策在过去四十年中始终建立在一个明确原则之上:没有国家实力支撑的外交无法取得成果,而缺乏外交前景的实力也失去意义。伊朗从未关闭对话之门;从紧张的伊核协议谈判到近期与欧洲、国际原子能机构甚至美国的接触,都表明德黑兰始终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同时,今日对方愿意倾听伊朗的声音,不仅因为外交上的主动,也因为伊朗在现实中的实力——从本土防御能力到地区影响力。这两个维度共同赋予国家外交政策以分量与信誉。
伊朗已采取必要步骤:与欧洲三国进行了对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展开合作,若伊美代表接触的传闻属实,则表明伊朗甚至在最高外交层面也展现了主动。因此,政治逻辑要求,任何逃避外交的责任如今应由美国与欧洲承担。如果欧美选择威胁与制裁而非互动,就必须承认自身是危机升级的制造者。伊朗已在行动中展现善意与对话意愿;现在轮到西方作出回应。
伊朗与理性之路
看来,呼吁采取激烈手段如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或退出NPT,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为反对外交者提供舞台。这些举措不仅限制了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空间,也使国家的法律正当性面临挑战。经验表明,每当伊朗以外交主动配合实力推进时,便能有效管控危机;而当极限施压与情绪化行动占据主导时,代价则成倍增加。
尽管如此,也不能忽视一个明显现实:如果西方阵营在面对外交路径时仍坚持单边主义与强加立场,伊朗也可能考虑其他选项。毫无疑问,第十四届政府及整个治理体系的首选与最终选择是和平、基于谈判的解决方案,但西方逃避对话的坚持,将迫使德黑兰探索其他路径,而这可能使当前局势更加复杂。可以明确的是,事态复杂化的责任将直接落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身上。
伊朗已选择理性之路:外交,以实力为后盾。这一战略正是引导国家穿越当前危险通道的路径。若西方真心希望避免对抗,就必须认真对待这一讯息。否则,未来任何危机的责任将不在伊朗,而在那些逃避对话的人。在这个充满紧张的世界里,政治理性要求外交与实力并行,而非对立。这正是伊朗所秉持并将继续坚持的政策。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