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D : 230630
Publish Date : 6/28/2025 1:45:33 AM
休战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解读伊朗和以色列的策略性沉默

休战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解读伊朗和以色列的策略性沉默

伊朗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之间最近的停火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结束,而是重组该地区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复杂局面的一部分。在美国的作用、特拉维夫的诡计和德黑兰的警惕下,这次停顿可能成为战略斗争新篇章的开始。

伊朗努尔新闻网:随着以色列政权对伊朗发动军事攻击并美国公开介入这场冲突,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回顾特朗普政府在此危机中的支持方式,可更清晰地判断当前停火的可持续性与现实脆弱性。

这篇分析基于《纽约客》记者艾萨克·乔提纳对卡内基基金会资深分析师阿伦·戴维·米勒的专访,力图揭示美国在该冲突中的战略逻辑、心理动因与政策走向。

特朗普、以色列与“非预期介入”之循环

米勒指出,尽管特朗普本人并无开战意愿,但在缺乏清晰战略框架的情形下,美国逐步被卷入冲突泥潭。他援引事实称:向中东部署F-35战机、防空导弹系统、B-2轰炸机以及提供情报支持,表明美国在军事遏制伊朗方面承担了实质角色。而特朗普对内塔尼亚胡“无条件政治支持”,不仅无视国内反对声音,也加深了美国卷入程度。他试图以此展示自身“果断领导力”,并巩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政治形象。

犹豫、默许或附和:特朗普政策的双重性

米勒认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并非建立在长期国家利益基础上,而是受限于其个人形象顾虑与即时考量。尽管《纽约时报》形容华盛顿在以色列攻击面前陷入“政治围困”,但事实表明,特朗普本可推迟行动或争取外交缓冲期——然而他选择了不作为。这种消极选择不是能力限制,而是政治抉择:他在明知冲突风险的情况下,默许并配合特拉维夫的计划,甚至一度接近对福尔多设施的“不可逆打击”。

伊朗的威慑能力与“政权更替”方案的破产

米勒进一步指出,伊朗凭借其导弹技术、作战经验与地缘位置,具备现实威慑力。2019年对沙特阿美设施的袭击与可能打击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均彰显其反击潜力。同时,传统的“政权更替”三路径——即民众革命、军事打击或外部占领,在伊朗均不适用。即便发起猛烈攻击,也难以摧毁其核计划或改变其政治结构。

不稳定的停火:一种压力战略的延伸工具

在米勒看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真正意图并非遏制核项目,而是改变伊朗政治制度。因此,即便达成临时停火,也不能视为和平降临,而是战略施压过程中的阶段性安排。这些停火反映的不是双方达成共识,而是敌对状态下威慑力量的暂时均衡。

在这种环境下,伊朗若想确保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需继续发展导弹威慑能力、善用外交时机,并坚定抵御外部干预。当前的停火虽然暂时缓解紧张局势,但缺乏实质外交机制,因此本质上仍是一种不稳定的“恐吓下的平衡”。


伊朗努尔新闻网
Comments

first name & last name

emai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