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揭露了以色列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其不仅仅寻求推翻伊朗政权,而是最终目标是瓦解伊朗及其他区域性大国,将其分裂为若干弱小单位。这一战略自数十年前就被启动,旨在确保以色列在西亚的霸权地位,至今仍通过民族工程、经济制裁与军事干预等方式推进。
从“政权更替”到“地区解构”——以色列的根本战略
米尔斯海默直言,以色列的目标从不只是伊朗的政治转型,而是要破坏其国家统一与地理整体性。这一思路延续自以色列建国初期,其对邻国的基本态度就是“削弱并分割”。叙利亚即是典型范例:特拉维夫明确支持将其拆分为敌对地区并限制其重建能力。同样的地图,如今也为伊朗所预设。该项目不仅危及伊朗,还对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构成威胁。
“库尔德斯坦项目”:裂解区域的战略陷阱
米尔斯海默指出,以色列对建立“独立库尔德国”的兴趣,并非源自人权关怀,而是出于制造地缘断裂带的战略考量。若该国成形,将在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和土耳其之间引发持续性不稳定,最终使这些国家沦为无法集中的政治实体。这是以色列所需要的结构性混乱,以分散对其的区域遏制力,同时促使各国对美国依赖更深,削弱其在关键议题中的地区影响力。
经济依附:以色列输出不稳定的另一面
根据米尔斯海默分析,以色列过去通过经济依赖方式控制埃及与约旦,如今两国在以色列发动侵略时几乎不敢公开表态。同一模式正被应用于其他国家。对伊朗的广泛制裁,其本质是诱导其进入“经济生存换取政策妥协”的局面。但伊朗人民在过去的困境中表现出高度抗压能力,甚至在危机中强化了国内凝聚力。
军事路线的失败与核威慑的必要性
米尔斯海默认为,空袭与轰炸并不能实现“政权更替”,伊朗同样如此。历史经验表明,对外部威胁的回应常常带来更强烈的民族团结。他甚至进一步提出,伊朗应追求核威慑能力,因历史一再证明拥有核武的国家从未成为军事入侵的对象。在他看来,伊朗过去未能走上这一路径是战略误判,如今应坚定地推进核威慑以确保自身安全。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