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德法英近期提出并通过反伊朗决议的行为再次表明,西方仍深陷"施压-谈判"的陈旧范式——这种早已失败的思维模式至今仍盘踞在欧洲决策者脑海中。三国代表美国通过的决议,随着伊核协议终结及第2231号决议失效,已毫无法律依据。当原子能机构本应根据保障监督条款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伊朗一视同仁时,欧洲却试图将机构工具化。
美国财政部新制裁、加拿大对伊人权决议,均属同一战略链条:通过再生压力迫使德黑兰作出单边让步。欧洲三国所谓"重启外交大门"的宣称,实质是要求伊朗屈服于美国诉求的变相表述——欧洲早已承认在此议题上不具备独立于华盛顿的决策权。
单极秩序幻象的崩塌
欧洲重复"施压与谈判"戏码之际,全球变局清晰表明单极秩序已名存实亡。连表决数据也昭示这一现实:西方强力游说下,反伊理事会决议仅获19票支持,15国通过弃权或反对票实质上质疑其合法性。联合国人权决议中63国弃权,更印证西方凝聚共识能力已不复往昔。
伊朗与俄罗斯、中国、白俄罗斯、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津巴布韦联合谴责美以袭击伊朗受保障核设施的声明,成为权力平衡转变的又一明证。中国明确指出强推对抗性决议只会恶化局势,国际社会应共同谴责对伊军事袭击。俄罗斯则斥欧美行径"具有破坏性与 destabilizing 性质"。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协同立场、联合国友好小组的呼应,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新兴机制对拓展对伊合作的支持,无不昭示世界不仅正在变革,更形成着西方无法主导的新格局轴心。
伊朗恒定范式与西方人造变局的对峙
西方幻想通过激活"snapback"机制或通过不切实际决议能迫使伊朗让步,却忽视伊朗已反复证明在压力前绝不屈服,且任何退让只会招致西方新要价。德黑兰多次申明,随着伊核协议终止,与机构合作基础仅限保障监督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绝不接受超规要求。
伊朗外交官员——阿拉格齐、加里巴巴迪、纳杰菲——均明确强调,随着最新理事会决议通过,《开罗谅解》实质已告终结。另一方面,在机构甚至拒绝谴责美以袭击伊朗核设施之际,要求检查遭轰炸场地毫无意义。
伊朗将继续按规开展技术法律合作,但绝不会容允无端指控或机构不实报告成为施压工具。伊朗的范式——依托本土实力、内部团结与国际地位——不可撼动。
安全:遭西方滥用的概念
欧洲所谓"关切全球安全"的宣称与其行径严重割裂。若安全真系欧洲所虑,何以未谴责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侵略?美国及其部分盟友十余次核试验岂非对全球安全的威胁?欧洲对加沙种族灭绝的全力支持岂非无视国际安全风险?向乌克兰输送巨量武器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岂非漠视安全的例证?
欧洲的双重标准揭示,西方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既非安全,亦非道德。正如欧盟前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坦言:"道德在欧盟外交政策中毫无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