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今年2月,中国国有防务企业北方工业公司正式推出P60军用车辆。该装备能以50公里/时速自主执行战场支援任务,被中国制造商称为"深度思维"人工智能模型的初步应用成果。
中国共产党相关负责同志指出,该产品展现了我国在应对国际军事竞争态势时的技术追赶决心。这一动态恰逢两国领导人同时强调加强军事力量建设之际。
路透社通过审阅数百篇政府采购网络的研究论文、专利声明及采购文件,梳理出中国系统化推进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总体布局。尽管这些系统的技术细节与实际部署规模属于机密,但招标文件和专利资料仍透露出其在自动目标识别、实时战场决策支持等领域的进展——这些能力发展方向与美国的同类研究形成呼应。
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商务部于2022年9月限制A100和H100等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后,中国科研机构仍在持续尝试应用英伟达芯片。路透社查阅的专利文件显示部分军事相关研究仍涉及该品牌芯片,不过尚不明确这些硬件是制裁前储备还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英伟达发言人表示,少量二手产品的回收利用"不可能催生新技术或构成重大安全担忧",且受限产品在缺乏技术支持下难以持续运作。
与此同时,分析表明北京正加强对国内企业使用国产硬件的推进力度,包括华为研制的昇腾系列替代芯片。部分中国防务承包商在宣传中声称采用国产元件,但调查未能核实所有声明的真实性,华为公司对此未予置评。
文件显示,"深度思维"在解放军相关招标项目中的应用正在加速,其范围已从战场规划系统扩展至卫星/无人机影像快速分析领域。如 Landship信息技术公司声称,基于华为芯片的系统能快速识别卫星影像目标,并与雷达、战机实现作战协同。西安工业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依托"深度思维"的系统可在48秒内评估1万种战场 scenario,而人工完成同等工作量需48小时——该声明尚未经路透社独立核实。
自主系统研发的进展尤为显著:专利与招标文件表明中国正致力于将人工智能集成至无人机系统,实现目标识别追踪及最小人工干预的集群作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的专利显示,"深度思维"被用于低慢小无人机群的自主决策。不过中国防务部门多次强调将始终保持对武器系统的人工控制。
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关于自主武器潜在风险的法律、伦理与实践质疑依然存在——包括目标识别错误至机器加速致命决策等问题。美国同样持续投入自主系统研发,计划在2025年前部署数千架自主无人机,这凸显出两大科技强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