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家通讯社:澳大利亚解密网与沟渠新闻网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澳大利亚不仅在F-35战斗机关键部件供应中扮演积极角色,更构成西方军火联盟支持以色列的物流与工业基础设施组成部分。该报告记录了过去两年间至少68批航空精密部件从悉尼运往以色列的物流数据。
关键发现在于2023年10月7日后的发货量显著激增——这个时间点恰与加沙遭遇大规模轰炸的开始时期重合。自此,澳大利亚持续介入以色列F-35机队的后勤保障体系,而该战机被视作空袭加沙地带的主力作战平台。
隐秘军贸:从客机货舱到内瓦提姆基地
运输记录表明部分部件通过商业客运航班秘密运输,最近一例发生在两周前从悉尼发往被占领土。半数货件直接交付内瓦提姆空军基地——以色列F-35战机在内盖夫沙漠的核心部署中心。这种目的地登记的透明度,清晰揭示了澳大利亚供应链与以色列加沙军事行动的直接关联。
当多数国家在加沙遭袭后停止武器出口之际,澳大利亚的持续合作构成对国际冲突中立原则的潜在违反。
堪培拉的双重战略:官方否认与实质参与
澳大利亚政府多次公开声明未向以色列出口任何"致命性武器或弹药"。然而调查披露的信息显示,对攻击性战机运行至关重要的军用核心部件持续出口,包括控制舵机、机械传动装置与飞行员显示装备。这种双重政策可视为与美国及北约安全战略的间接协同。从全球权力结构视角观察,自2010年代以来,堪培拉通过F-35项目工业合作体系确立固定地位,已成为该全球项目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但当这条供应链的终端输出表现为加沙医院与学校的轰炸时,"技术部件"与"战争武器"的界限便彻底模糊,澳大利亚政府的国际法公信力由此面临质疑。
工业共谋的法律与地缘政治后果
此次信息披露将澳大利亚政府置于高危处境。根据国际人道法,向用于袭击平民的武器系统提供部件,可能构成战争罪共犯。在地缘政治层面,此举或将冲击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的形象——包括印尼、马来西亚在内的众多国家均明确支持巴勒斯坦事业。
这种合作的持续不仅侵蚀澳大利亚作为独立和平力量的国际形象,更将其与那些为军事利益牺牲集体安全和人权原则的进攻性行为体捆绑。
核心质疑在于:澳大利亚公众与公民社会能否迫使政府就此军事合作承担责任并提升透明度?抑或"和平外衣掩盖下的隐秘行动"政策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