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联合国大会每年汇聚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代表,五大洲的领导人和外交官借此平台共商全球、区域及双边议题。对伊朗而言,这亦是独特契机——我国总统既能推动重要国家议程,又可参与金砖国家、欧盟、亚非拉国家的多边会谈,在深化经济政治安全合作的同时缓解制裁压力。
马斯苏德·佩泽希齐扬总统此次出席联大之际,世界正深陷加沙战争、中东紧张局势及核威胁等多重危机。他的到来或将为破解外交僵局提供特殊机遇。预计总统将向世界明确传递: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已准备好通过对话外交解决问题,但绝不会以屈服为代价。
另一方面,欧洲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后,伊朗需在9月27日前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若该机制生效,伊朗案文可能依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处理,意味着所有成员国将实施更严厉制裁。因此,总统的纽约之行亦是阻止制裁升级、缓和局势的关键窗口,直接影响国际压力与经济限制的减轻。
议会视角:议员聚焦三大核心诉求
多位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成员及议员接受采访,提出以下建议:
揭露战争罪行
议员雅古布·雷扎扎德强调,总统应通过演讲唤醒穆斯林国家领导人对加沙问题的关注——两年来超过6万妇孺遭犹太复国主义伪政权屠杀的事实必须得到谴责,使美以面临道义追责。同时需向世界阐明:为何伊朗在谈判期间仍遭美以袭击?
质疑谈判诚信
代表萨勒马斯的议员补充道,总统应重点说明间接谈判期间伊朗遭美以野蛮袭击的悖论。12日战争中1065名无辜平民(含科学家与军事指挥官)殉难,此事需在联大平台公之于众。
法律反制"快速制裁"
议会委员会成员坚持要求总统揭露欧三强(英法德)启动制裁恢复机制的非法性。虽伊朗无惧制裁,但进一步制裁将危及美国在区域军事基地及其他国家利益。
批判联合国失效
议员伊斯梅尔·科斯里指出,总统应揭露联合国在面对美以反人类罪行时的选择性失能,同时展示美国对人权承诺的虚伪性——尤其其纵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暴行的立场。
警惕美国失信历史
针对利用联大缓解紧张的可能性,科斯里提醒:特朗普任内撕毁伊核协议已证明其契约精神的缺失,欧洲三国同样背弃承诺。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国家真正寻求地区安定,抑或仅为私利制造流血冲突?
主动应对“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多位议员建议总统在联大主动提出外交解决方案,以阻止欧洲三国(英、法、德)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具体可提及类似此前伊朗副外长阿拉格希提出的方案,即伊朗愿意减少核活动,以换取美国不攻击伊朗的保证。
此举旨在向国际社会表明,伊朗在避免制裁恢复方面立场一致且愿意寻求外交途径,但同时强调伊朗已为任何西方可能采取的方案做好准备。
重塑伊朗国际形象与阐明立场
驳斥孤立形象: 议员们希望总统通过积极的外交互动,展示伊朗是全球秩序(尤其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等机制)的积极参与者,驳斥西方将伊朗描绘为孤立和任性的国家的说法。
揭露美以罪行: 强烈期望总统详细阐述美国及以色列在近期“12日战争”中对伊朗的袭击,以及在加沙犯下的“暴行”和“种族灭绝”,让世界认清其行为。
阐明核计划和平性质: 应再次强调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并谴责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未能谴责这些袭击暴露了其受外部势力影响。
批评联合国双重标准: 有议员建议总统直言不讳地批评联合国在应对美以行为上的无效性和选择性,指出其已沦为服务特定国家利益的工具。
展现力量与寻求平衡外交
从实力地位出发: 议员们普遍强调,总统必须从“实力和威慑地位”发表讲话,表明伊朗不会在压力下屈服。西方“只懂武力、权力和威慑的语言”。
平衡东西方关系: 建议总统在巩固与中、俄等东方国家关系的同时,也应考虑与西方国家发展关系,寻求与所有国家关系的平衡发展。
和平意愿: 同时应传达伊朗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不寻求与以色列升级紧张局势,愿意进行对话,但绝不会接受屈服。
利用外交机会促进国家利益
经济合作: 许多议员认为,总统应利用双边会晤吸引外资,介绍伊朗的经济潜力,并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的经济贸易联系,以减轻制裁影响。
直接对话的可能性: 有议员建议,在最高领袖允许和国内形成共识的前提下,总统可利用此行与西方大国领导人进行直接对话,以期取得突破。但此建议伴随着强烈警惕,鉴于美国在以往谈判中的“背信弃义”(如撕毁伊核协议、在谈判期间发动袭击),要求任何对话都必须基于对方“善意”和“解除制裁”的前提。
解决邻里分歧: 此行也应成为解决与一些邻国现存问题和分歧的机会。
潜在风险与国内共识挑战
议员们的言论也反映了伊朗政治内部深刻的“两极分化”。关于如何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打交道,存在严重分歧。一派坚决反对任何接触,视其为“背叛”;另一派则认为固守强硬立场会使国家错失历史机遇。这种内部裂痕若在联大期间公开化,可能向外界传递出伊朗内部不团结的信号,从而被外部势力利用以施加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