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urNews.ir

NewsID : 240004 ‫‫Sunday‬‬ 09:41 2025/08/17

中国游客伊朗旅行纪实:那个你以为危险,实际温柔得惊人的国度

伊朗,是一个把文明做得有温度,把人情做得有诗意,把生活过得像敬礼的国家。

伊朗努尔新闻网:提起伊朗,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危险、神秘、极端、禁忌多。

但只有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你才会明白:

它既不是战场,也不是谜团,而是一部写在黄土与阳光之间的文明史诗,活生生的。

在这里,历史像河流,宗教像风,诗歌像水渗入日常的每一个缝隙。

它没有用“欢迎”这个词反复喊你来,而是默默在沙漠与玫瑰之间,铺好一张地毯,等你坐下喝一杯茶。


伊朗在哪?文明诞生的土地,从不靠声音吸引你

在地图上,伊朗位于中东的心脏地带,东临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西接伊拉克,北望里海,南临波斯湾与阿曼湾。

它的国土面积达164万平方公里,是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跟新疆差不多大,却被外界封印在一种“地缘恐惧”里。

但当我真正走入这里,我才明白:

伊朗不是被禁锢的,它只是太安静,安静得像是一位背负史书的老人,坐在日光中不急不躁地看着你,等你靠近。


德黑兰:美丽的首都

飞机降落在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入境速度不快,安检严格,但移民官的眼神却不冷漠。

出租车司机是个50岁左右的大叔,面容严肃,但开车前把安全带系上后却笑着说:

“Welcome to Iran. Don’t trust the news. Trust the people.”

从机场到德黑兰市区,一路是干燥的风和裸露的山体,棕黄色的大地像被岁月刮去光泽的羊皮纸。

市区并不富裕,建筑统一是水泥灰与砖红,街道混乱,交通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闪击战,每一辆车都像随时能发火的刺猬。

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街景,而是街上的人。

女生裹着头巾、穿着长衣长裤,却总在发丝边留下小心机,

男生看似冷漠寡言,但路边摊上买果汁时,笑得像从心里长出光来。

有一次在书店门口问路,一个女生主动用英文帮我指路,还顺手在纸上写下波斯语的“谢谢”教我发音。

她说:“我们想让你知道,我们不是你以为的伊朗。”


伊朗人:被误解的温柔,被宗教包裹的热情

伊朗人,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反转。

在这片充满教义规条的土地上,人们对待陌生人的方式却热情得惊人。

在街头,不止一次有人邀请我回家喝茶;

在商店,只要你说你是外国人,他们常常会主动打折;

在清真寺外,总有信徒会笑着告诉你:“这里是给人祈福的地方,别怕我们。”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设拉子,一位老先生骑着摩托停下,非要请我喝石榴汁。

结果他买完两杯后只说一句:“Welcome to my country.” 然后走了。

那一刻我站在阳光下,手里捧着一杯冰冷酸甜的果汁,心却热得发烫。

伊朗人教会我:不是所有裹着头巾的世界,都封闭;也不是所有被规则包围的灵魂,都不能自由微笑。


节奏感:不是懒散,是一种近乎诗意的慢

商店十点开门,下午三点午休,一休就是两个小时。

政府机关效率感人,有时候一个证件办下来得等上几天,但没人催,也没人抱怨。

他们的时间观念,不是为了赶,而是为了让每个过程都更“完整”。

我在伊斯法罕的一家小旅店住了三天,店主每天早上都会摆好茶具,准备三种不同的干果,一边和我聊天一边泡茶。

当我说你怎么不赶时间?他只笑着说:

“Tea needs time. Like people.”

在伊朗,你会发现很多人喝茶的动作就像是在写诗,每一个转腕、每一次倾倒,都有节奏。

时间不是被消耗的工具,而是他们生活的朋友。


吃喝这事儿:藏红花、烤肉和玫瑰水,波斯的味觉浪漫

伊朗的食物,是一种温和但细腻的体验。你可能吃不惯它的清淡,但你绝不会忘记那种香料调和出的层次感,就像是诗人把阳光写进了饭里,把季节煮进了茶里。

切洛烤肉(Chelow Kebab):国菜,白米饭上放着炭火烤的牛肉或羊肉串,配黄油、酸奶、烤番茄。

藏红花米饭(Saffron Rice):用藏红花泡水浸染米粒,颜色如金,香气轻盈,是饭桌上的颜值担当。

费森俊(Fesenjan):石榴汁和核桃酱炖鸡,酸甜交织,口感极特别。

阿什(Ash):类似杂粮浓汤,里面有豆类、面条和香草,是冬天街头的慰藉食物。

玫瑰水冰淇淋:有时候加藏红花,有时候裹着薄片果仁,清新到像在吃一首诗。

吃饭时,他们总是慢条斯理;喝茶时,玻璃杯里总会放一颗糖或者一瓣干玫瑰。

在伊朗,连吃,都带着一种庄重和浪漫。


旅行体验:从沙漠到圆顶清真寺,波斯给你一场静默惊艳

如果你以为伊朗只是沙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它是沙漠,但它也是花园,是冰雪,是蓝顶清真寺,是彩砖,是风塔,是诗经的现实版本。

设拉子:我称它为“伊朗的灵魂角落”。

哈菲兹和萨迪的诗碑立在风里,玫瑰花遍地,粉色清真寺(Nasir al-Mulk)在早晨阳光下像万花筒,美得让人沉默。


伊斯法罕:如果一个城市可以用来做博物馆,那就是它。

伊玛目广场巨大无边,蓝色圆顶清真寺如梦如幻,桥下的河水与拱形通道倒映出历史的回音。


亚兹德(Yazd):沙漠之城,日落时金黄如画,风塔林立,遍地是“泥土的建筑学”。

夜晚的老城小巷里点着昏黄的灯,每一步都像走在时间的背脊上。


卡尚(Kashan):有波斯花园,有传统民居,有“镜宫”般的浴室与祈祷室。

是伊朗最文艺的角落之一。


每到一地,都有老人坐在院中泡茶,都有孩童用波斯语热情地喊“Hello”。

在伊朗,最好的风景不在景区,而在人情里。

冷知识时间:关于伊朗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伊朗女性法律上必须戴头巾,但实际很多人仅象征性披一条纱。

2.伊朗使用波斯历,每年三月21日才是真正的新年(Nawruz)。

3.哈菲兹的诗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很多人能背出整页。

4.伊朗禁止可口可乐,但有自己的品牌“Zam Zam Cola”。

5.在伊朗加油极便宜,一升汽油约1元人民币。

6.伊朗的地毯被认为是世界最精致的之一,每一张都像一个故事。

7.波斯猫原产地就是伊朗,人们对猫极其温柔。

8.他们说“谢谢”时会反复鞠躬加手势,非常有仪式感。


总结:伊朗,不是你走马观花的地方,而是你慢慢懂得的国家

伊朗值不值得来?

如果你只想拍风景、吃美食、刷城市打卡,那它可能不够“亮眼”;

但如果你渴望一场关于时间、信仰、人情、温柔和慢生活的旅行——那它,值得你千山万水地靠近。

伊朗,是一个把文明做得有温度,把人情做得有诗意,把生活过得像敬礼的国家。

Copyright © 2024 www.NourNews.i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