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在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大规模交火期间,伊朗最倚重的武器当属数量和型号众多的陆基弹道导弹。作为这个国家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伊朗导弹部队在实战环境下的表现,成为决定伊朗能否扭转战事爆发之初的被动局面,乃至阻止美军进一步干涉的关键因素。
考虑到伊朗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距离超过1000公里,所有能够对以色列产生威胁的伊朗导弹都应被归类为中程地对地导弹。
21世纪以来,伊朗通过自主研发和吸收外国技术,研发了“流星”“霍拉姆沙赫尔”“堡垒破坏者”等多个系列的导弹,其中大部分采用液体燃料推进,战备反应速度较慢,但近年来也推出了一些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型号。
美国“突破防务”网站认为,伊朗的弹道导弹技术一直在进步。以在这一轮以伊冲突中投入实战的“法塔赫”导弹为例,它具备卫星导航和大气层内机动能力,已跨过高超音速武器的门槛,兼顾命中精度和生存能力,能对对方的防空体系构成巨大压力。同时,伊朗还有数千枚射程1000公里内的短程导弹,能够攻击美军在中东的基地。
2024年4月和10月,伊朗先后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发动两轮代号“真实承诺”的导弹袭击,分别动用了约110枚和150枚弹道导弹,搭配少量无人机和巡航导弹。
当时,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箭”式反导系统和美军的“宙斯盾”战舰、“萨德”系统都参与了对伊朗导弹的拦截,但仍有至少两个以色列空军基地被导弹击中,以军遭受的实际损失至今没有公布。
伊朗导弹证明了其突破以色列和美国防御的能力。考虑到以伊两国最近一轮交火的烈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前两次,外界认为,若伊朗持续发射导弹,以色列迟早将不堪重负。
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如果不控制弹药消耗,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库存的防空反导武器只能支撑两到三周。因此,以色列必须对来袭导弹进行分类,确定它们的去向及威胁程度,有选择地加以应对。这对以军的探测、指挥和控制系统挑战很大。
这次冲突期间,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空军全力搜索、摧毁伊朗的导弹阵地和发射装置。对伊朗来说,为了在战时保存尽可能多的导弹,修筑被称为“地下导弹城”的工事是一项重点工作。这些地下设施位于数十米厚的岩层下方,唯一的弱点是出入口。
工事内的地下隧道通常被作为导弹的储存和维护设施,必要时会用拖车将导弹分散到发射阵位。不过,也有一部分设施采用储存和发射一体化设计,导弹可以直接从伪装的洞口发射。
阅兵、演习及新闻纪录片中出现的镜头显示,伊朗通常使用商用卡车或拖车来运输、架设和发射弹道导弹。这些拖车装有特制框架,外部用防水布覆盖,很容易与民用车辆混淆;还有一些导弹拖车伪装成集装箱运输车。
“突破防务”在分析文章中提到,为了避免剩余的导弹在持续交火的过程中被摧毁,伊朗进一步疏散了导弹部队。伪装运输车一旦离开固定基地,就很难被识别和追踪。采用固体推进剂的导弹比传统的液体推进剂导弹更具机动性,且几乎无须准备就能发射。
因此,即使以色列和美国察觉到伊朗导弹即将发射的迹象,往往也来不及把这些导弹摧毁在地面上。考虑到交战距离和以军空中加油能力有限,以色列战机无法在伊朗领空长时间逗留,难以迅速捕捉到导弹发射车这样的时间敏感目标。
伊朗的短程弹道导弹无法对以色列构成直接威胁,但军事观察家一致认为,以这类导弹的性能,覆盖中东地区的美军基地绰绰有余。2020年,为报复美国暗杀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领导人卡西姆·苏莱曼尼,伊朗对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设施发射了数十枚导弹。美军基地的防御系统只能应对火箭弹和炮弹等小型目标,伊朗的导弹攻击完全没有受到阻碍,导致多名美国军人受伤。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提到,除了在伊拉克的基地,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也在伊朗的打击名单上。该基地是美军在中东地区的枢纽,距伊朗不到300公里。早在6月初,美军向中东地区增派的“爱国者”防空导弹营就已到位,应对伊朗短程导弹的意图十分明显。当地时间6月23日晚间,“爱国者”系统成功拦截了多枚伊朗向乌代德基地发射的导弹。
在此之前,美国国防部已经通知在中东的军人亲属“自愿离开”。卫星照片显示,原本部署在乌代德基地的相当一部分美军飞机于6月中旬转移到了其他地点。因此,伊朗6月23日对该基地的攻击造成的损失相对有限。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为首的高级官员强调,五角大楼有一套完整的计划用于确保中东驻军的安全,目前仍有约4万名美国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部署在中东地区。